以身示教-好父母的情緒管理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大凡對自己比較滿意的人,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:情緒管理的能力相當好,也就是所謂的「EQ」很高。

 

   這並不表示做父母的不能發脾氣,而是要有能力分辨自己究竟在氣什麼,把憤怒以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。

 

  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,無論是工作、生活尤其是夫妻、親子之間,越是親密關係就越大意、粗心,往往在「不是故意」的情況之下傷害了對方,事後儘管道歉、懊悔都不如一切不曾發生過。所以,父母要做好情緒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課題,因為孩子的言行就是父母的鏡子,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。

 

 情緒像水庫,快要破堤之前就必須先做「疏導」,父母可以選擇暫時離開情境,做一些放鬆的動作。例如:深呼吸、雙手握拳,再放開、把氣用力吐出來;看電視、電影,或是看書、獨自去散步走一段路,到外面跑一跑、跳一跳,喝杯水,甚至獨自做家事、整理衣物等等活動。

 

 當焦慮與緊張慢慢降低時,再回頭檢查自己,究竟是什麼事件、原因讓你生氣或是害怕、傷心呢,有沒有方法可以解決!或者找一位可以信任的朋友,請他作個客觀的分析,幫助自己看到事件的真相,而不是一直讓不好的情緒纏繞自己,在跳脫不了的狀況下讓這時接近你的人成了無辜的代罪羔羊。

 

若是夫妻之間有一方正在生氣,另一方就暫時不要著急,真誠而默默的送上一杯飲料,讓他獨處一下,等他整理好自己以後再慢慢的去瞭解、支持與解決問題。孩子也有情緒,因為他有需求,也有喜怒哀樂。有效能的父母會細心觀察,懂得真誠的接納孩子的情緒,理性的瞭解孩子的想法,耐心的教導他面對自己的情緒,學習好好處理的技巧。面對孩子所有的行為,父母都要思考問題的真相,包括看見、聽見,尤其要正確解讀那隱藏在肢體語言內的心聲。例如,兒童早上起床上學前總是拖拖拉拉,推說肚子疼、頭痛渾身不舒服;或是忽然哭鬧、發脾氣,父母可能要瞭解他的學校生活,是否遇到壓力或挫折。

 

孩子若是在同儕之間不能維持快樂的、合作的、協調的人際關係,我們就要針對他的情緒特質、社交技巧,甚至是自尊、自信、自我控制等內在心理需求的瞭解而「對症下藥」。除了班級導師,父母還可以到學校輔導室尋求輔導老師的協助。

 

在「情緒不好」的時候,「智慧」是關上大門的。

 

孩子在學習父母的生活方式,無論是穿著習慣、生活小節、待人接物,而情緒的表達方式更是影響深遠,所以我們絕對要細心啊,因為孩子在看、在學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文章來源:秀朗國小 輔導主任  劉遼萍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uhsin0318 的頭像
    yuhsin0318

    秀朗國小二年15班(105學年度)

    yuhsin03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